当前位置:首页 >双先事迹

[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文化艺术]佳木斯市公安局宋金和事迹

发布日期:2022-03-22 来源: 作者:

宋金和同志,男,汉族,19479月出生,中共党员,佳木斯市退休干部。曾任佳木斯市橡胶厂主任,家具厂、皮鞋厂厂长,市运管处处长,市公安局局长,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副书记等职。

多年来,宋金和同志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胸怀爱党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用45年光阴,收集日军侵华物证,创办日军侵华物证陈列馆,并经常深入基层 、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义国爱国拥军模范先进个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多项殊荣。中宣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6家媒体分别对他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他一手创办的“侵华日军物证陈列馆”, 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不忘初心  创办物证展馆

出身贫苦家庭的宋金和受到党多年的培养和教育,从一名工人成长为党员领导干部。他铭记党恩、信仰坚定,始终怀着永远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的报国之心、爱国之志。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作为一个中国人,宋金和心中一直默默坚守着这一信念。从少年时期,他就开始收集侵华日军物证。特别是退休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收集物证上,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他在外地旧货市场发现了1937年出版的12册《朝日新闻》合订本,可由于太大、太沉无法携带,他只得忍痛割爱挑选了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历史时段的几册报纸,身背肩扛带回佳木斯。10多年来,他先后几次前往寻找,总是无功而返,最后历经周折,终于找到当年的旧货市场,凑齐了一整套1937年的合订本。为收集物证,他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走遍了全国各地古玩市场,走访民间有关人士,只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料、物品,就毫不犹豫、千方百计收集起来。他还发动家人、亲属和朋友联系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亲友,收集日军侵华物证。多年来,共收集了从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到日军投降各个历史时期的部分史料、实物200多类、万余件珍贵的日军侵华物证。

随着收集的日军侵华物证不断丰富,他有了一个想法,将这些物证集中展出。2009年,在地方政府、驻地部队、企业和社会志愿者的帮助下,他借用北方佳宾酒业公司的厂房和会议室建起了“日军侵华物证陈列室”,免费向社会开放,为人们打开了一扇走近历史、回望历史、阅读历史的窗口。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将市政府7号楼4600多平方米房间,打造成了“日军侵华物证陈列馆”,他的藏品终于有了安稳的“家”。

与时俱进  宣讲抗战故事

宋金和是展馆的创办者,也是展馆的金牌宣讲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超强,讲解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和震撼力。而称他为金牌宣讲员,绝不仅仅是夸他的口才好,而是他的讲解始终紧紧围绕党中央部署和习总书记的要求,紧跟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

针对不同时期国际国内形势,他会调整展品内容,为不同参观者设计不同的宣讲内容。如:面对钓鱼岛争端、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设计调整国防教育内容,充实、调整陈列室的文物,用实物讲解真实历史;针对民主党派人士前来参观,则结合我党的爱国统一战线政策宣讲历史;针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组织开展抗日路线和军民团结抗日的主题教育;五四运动百年之际,青年学生前来参观,他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青年学生讲史明今,有效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了确保宣讲质量,他每天3点钟起床备课,结合当天前来参观队伍的不同需求,理清宣讲思路,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和日常。他还经常深入到部队、机关、高校、社区,走进群众中去,宣讲日军侵华历史。哈尔滨师范大学、佳木斯市委党校、佳木斯技师学院师范分院先后聘任他为客座教授,他被评为黑龙江省抗日战争史学会会员,佳木斯市“日军侵华史证研究首席专家” “抗联文化研究顾问”。展馆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因距离较远而无法来参观的单位邀请他去作报告。虽然一路颠簸非常辛苦,可年过七旬的他不辞辛劳,十几年来已为军地单位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近千场次。

排除万难  传承红色基因

展馆创办十年来,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和困扰,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排除万难、矢志前行。

创办展馆,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首先,是对他收集展品的真伪和创办展馆目的的质疑。有人说,他凭什么能收集到这么多的物证啊;还有人说,谁知道那些物证是真是假啊;更有甚者说,他是想以创办展馆达到个人出名的目的,等等。有些老领导、老朋友也劝他说,“老宋,别弄了,多累啊,享享清福多好”。面对这些非议误解和老友的劝告,他没有退缩,他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真金不怕火炼,事实胜于雄辩。2014年,中宣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对他收集的物证进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其藏品均为真品,且保存完整,具有系统性、地域性、真实性、珍贵性的特点,有很多是孤品、珍品,数量之大,史料价值之高,在国内个人收藏界数一数二。该展馆创办十年来,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20多万人,他不仅没有收取一分钱,还自己搭钱出力,全家齐上阵清扫馆内卫生,让种种非议谣言不攻自破。

创办展馆,也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2015年初,长期的劳累、长时间的宣讲,他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体质虚弱、无法正常排尿。半年内,他的体重从180斤锐减到不足130斤。在朋友、家人的“挟持”下,他才到医院就诊。经医生初步检查,给出了可能是“尿毒症”的诊断,老伴、孩子都心疼地泪流不止。医生建议他到北京或哈尔滨的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可他不肯,因为这时正是新展馆建馆的关键时期,他决不能到外地治疗。好在,经过医院进一步诊断,不是尿毒症,而是长期憋尿造成的。在他的坚持下,就在佳木斯医学院做了手术,术后没有休息几天,他就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展馆指挥布展。就在展馆即将正式开馆的前两天,他在即将接待关工委重要参观团队的时候,突然得知唯一的弟弟去世的消息。而这却是个迟到了两个多月的消息,因为他忙着新馆布展、身体又不好,所以家人对他隐瞒了噩耗。当天,他强忍悲痛为参观团队介绍了近两个小时,回到家中老人家热泪长流。

老骥伏枥不忘革命初心,矢志不渝传承红色基因,这是宋金和同志的座右铭,也是他不懈前行、努力追梦的精神动力。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他奋斗的脚步将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