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老科协]牡丹江市爱民区人大常委会牟锦昌事迹
牟锦昌,1949年11月出生,1968年5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爱民区人大原主任,2009年11月退休。他退休后始终不忘入党初心,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国家干部,一直关心政治、关注爱民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自2012年5月担任老科协会长职务以来,更是关心时事,勤奋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党员无退休,爱党要实干
退休后,他提出“工作可以退休,党员永远不能退休;入党初心不能变,爱党要实干”的工作理念,对自己政治上严格要求,思想上勤奋学习。每年都积极参加区委全会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区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并踊跃参与讨论发言。平日里,他通过报刊杂志了解国家关于改革、法治等最新信息,为做好老科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撰写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体会文章,在市老科协网站上发表,受到了一致好评。
二、进入角色快,典型抓得实
2012年5月,他受区委重托,担任区老科协会长职务,精心谋划,深入村屯、社区调研,挖掘典型,撰写了大量的调研建议,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关注和首肯。
1.白手起家,筹备换届。在担任老科协会长职务之初,首要工作任务就是筹备换届,在区老科协10年历史资料全部遗失、没有任何材料的情况下,面对陌生的工作,他克服困难,四处奔走,通过向四城区老领导电话咨询、登门求教的方式,虚心学习,索求资料,先后撰写了区老科协章程、区主管领导讲话稿、区老科协会长讲话稿,顺利完成了老科协换届工作。
2.挖掘典型,推广经验。他善于调查研究,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为了了解放牛村村民周生云种植富硒瓜菜的情况,他忍着左腿滑膜疼痛,一瘸一拐三次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撰写了关于介绍、推广富硒农产品的系列文章,得到了市老科协的关注和支持。他本着“典型的标准就是工作要求,用典型推动工作”的原则,将北安小学作为科普教育典型紧紧抓在手上,2014年在该同志的策划、建议下,促成了北安小学水土保持校外实践活动,通过水保教育,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北安小学也成为了水保教育基地。
三、持“三勤”不辍,累成绩斐然
他虽退休多年,但仍能始终坚持“三勤”,即脑勤,勤思考、勤学习;腿勤,勤调研、勤服务;手勤,勤动笔,把所见所想经过加工提炼形成调研文章及建议。退休13年来,他撰写了《关于在三道关村、八达村建设旅游农业的调研及建议》《关于在爱民区周边浅山区发展以坚果为主的林地经济的调研建议》《关于全市冬季清雪的建议》《关于牡市科学维修养护道路、提高道路完好率的建议》等。其中《关于防止冰雪坠落伤人进行坡楼顶改造的建议》《关于发展富硒农产品的建议》、《关于把牡丹江市建设成节水防污型城市的建议》等8篇文章荣获了中央、省、市各级表彰奖励。
近年来,爱民区老科协撰写调研報告21篇,其中,关于改善民生方面14篇,占67%。被上级领导机关和部门采纳、表彰、奖励和肯定的8篇,占83%。2014年获省老科协颁发的《老专家建议奖》,2018年获市老科协颁发的“网页建设鼓励奖”,2018年爱民区老科协撰写的《关于在市、省、全国老科协网站建立科普空中大讲堂的建议》被中国老科协录入《“我与科协”,“我与老科协”暨“我为科协献一策”文集》,全国共选入11篇建议,黑龙江省入选3篇,牡市仅此一篇。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终践行着自己“工作可以退休,党员永远不能退休”的承诺,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