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老促会]海伦市政府赵树芳事迹
赵树芳同志,男,71岁,海伦市政府原调研员。疫情时期,他为小区的疫情防控人员多次购买物资,为不能回家吃午饭的工作人员捐赠1500元的盒饭。
赵树芳同志自2010年任海伦市老促会会长以来,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坚守初心、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作用突出,全力做好老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发挥老促会的职能作用,受到国家、省和绥化市老促会领导的一致好评。老区宣传工作经验连续8年在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交流,连续7年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三等奖、去年又获得二等奖。
1.他把弘扬老区精神作为第一要务,多措并举,形成氛围。为使人们随时看到老区的印记,长期受到教育和启迪,2012年,他协调相关部门在全市117个老区村都挂上了老区村村牌,27个重点老区村村头都立上老区村村标。2016年协调民政局出资105万元维修改建了7座革命英烈纪念碑;出资20万元在福民乡万福村修建了“抗联三烈士”纪念碑。此外,他还主张建立了马占山、雷炎、顾旭东等4个抗联英雄的展室。
他组织编写出版了《抗日英雄在海伦》一书,发到全市各单位;录制了宣传老区电视片《老区花开别样红》和《战地黄花分外香》,在全市播放。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建国70周年,协调市电视台设置红色传承专题,宣传了老区人民和抗联精神,在群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同时,坚持利用“九一八”、“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纪念活动。每年都有 40余篇新闻稿件刊登在《中国老区建设》等刊物上 ,有力的宣传了海伦革命老区建设工作。
在老区宣传工作中,他针对老区一些人习惯于国家照顾、缺乏商品意识的问题,一直把增强老区造血功能抓在手上。他充分发挥老促会妇工委作用,与市妇联配合创建老区巾帼讲堂,举办老区精神、兴家强国等知识讲座,提升老区妇女的正能量,激发出老区人民的内在动力。积极参加了绥化市“十百千万”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巾帼建功活动,培养出巾帼建功的全国人大代表辣椒大王高向秋等“八大女杰”。使他们学有典型、干有目标,提高了自强自立、奋力拼搏的自觉性。
2.他把调查研究作为爱党护党的政治责任,建言献策,当好参谋。他经常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全力开展好“三级联动”调查研究,为市委、上级老促会当参谋。2016年扶贫工作初期,深入10个乡镇20个老区村进行调查研究,为市领导写出《调查与思考》,提出了9条建议和意见。市里出台了《海伦市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细则》。前年三月份,他去革命老区已脱贫出列的福民乡万福村走访时,发现这个村的村委会无办公室,村里尚未实现白色路面全覆盖,全村3000多老百姓无村民活动广场的“一有”“三无”村。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漏雨的闲置学校里办公。在他的建议下,市委将万福村重新纳入贫困村行列。他还找利民锅炉有限公司经理万显军,为该村捐赠了六套办公桌椅,两个卷柜。
去年,按照《关于做好全省老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安排意见》的要求,他深入到革命老区东林等三个乡镇的18个不同类别的典型进行重点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他还对老区村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既给市里当了参谋,又为省和绥化市两级老促会调研创造了有利条件。
3.他把协调服务作为永恒情结,倾心沥胆,助力攻坚。他一直把为老区排忧解难,协调解决急难问题,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四年来,共下拨老区专项资金230万元,使37个老区村收益。同时,协调民政局将2800万元的彩票资金支持双录、东林两个老区乡,解决了15个村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他去省民政厅为福民乡万福老区村争取了15万元修建了村办公室;主动征得有关领导的支持。战胜村建起办公室,无钱购置会议桌,他向绥化老促会夏永智副会长汇报,夏会长亲自为战胜村送来了会议桌椅和两套体育器材;开展横向协调。民强村的一坐涵桥被洪水冲垮,该村无力修复。他协调市发改委,解决修桥资金150万元,建了一座双拱大桥,两座水泥涵桥;坚持特事特办。战胜村健身广场建成后,缺少体育设备,他及时协调文体部门将体育设备优先武装了战胜村。民强村、战胜村和万福村的办公室缺少供热锅炉,他又求助万显军无偿将三台锅炉送到村。他还请市光荣院苏立国院长为万福村无偿送去四吨燃煤。老促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截止2018年底老区贫困村还有11个,未脱贫户675户,未脱贫人口1290人。在他的协调下,2019年市里在政策资金上向老区贫困村注入,老区11个贫困村将全部按时限脱贫出列。
4.他把老促会工作作为生命延续,殚精竭力,不懈追求。他把老促会工作当成了他生命延续,不仅按点上班,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努力探索助推脱贫决胜小康的新路径。他注重培养推广典型。先后培养推广了海北镇海北老区村“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营销企业+支部”的复合型经济体等三个带领农民和集体资产入股、商贸公司参与订单收购和科技服务的现代大农业路子的典型;他开拓创新,探索老促会工作新路子。总结运用了“调研指导法,典型引带法,沟通协调法”和依靠领导、依靠上级、依靠媒体、依靠部门的“四靠”的工作方略,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赵树芳同志以他高尚的情操工作在脱贫攻坚的一线,奋斗在乡村振兴的前沿,恰如一头“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老黄牛,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