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关工委]绥滨农场有限公司王振江事迹
王振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绥滨农场有限公司退休干部,今年76岁,2000年从农场副场长岗位退休后任农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场老年科协会长、龙门福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19年来,他始终心系家乡,退休不退岗,休身不休心,积极参与到农场各项工作中,经常建良言献良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努力为农场的建设发展发光发热。他被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先进个人、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宣传报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还被评为垦区百名优秀“五老”、垦区关工工作先进个人标兵、垦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管局、农场有限公司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关工工作先进个人、老科协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 “胸怀”一方百姓
“有王老在,我们信得过”,这是绥滨农场有限公司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
王振江多年被绥滨农场有限公司选为信得过的“种子质量监督员”、“收粮质量监督员”;还被农场党委选聘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警风监督信息员”、“普法教育宣传员”。在农场有限公司培育和践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为积极倡导“敬业、友善”的价值准则,王振江撰写了《趣解汉字,论师道》、《谈“孝”风生》、《晒“孝”事》等多篇优秀文章,并针对不同年龄对象因材施教,使听众感兴趣、能听懂,入心入脑。在他的长期教育帮助下,中学生史金奇获得“垦区道德楷模”称号,在垦区“学党史
颂党恩 跟党走”教育活动中,荣获“感恩孝星标兵”称号。2014年,他在垦区率先创建了“假期空中网络课堂”教育模式,在绥滨农场有限公司信息港开辟了关工委专栏,同年被总局关工委命名为“最佳工作品牌”。从事关工下一代工作的19年,他为青少年宣讲雷锋精神、“三爱”、“三史”、“三家”等教育12次,受众人数达1600人次,为新党员、“五老”等讲课18次,受众人数1000余人次。
社区大讲堂有他的身影,管理区、学校、科技园区有他的身影,从2005年开始,王振江义务担任社区大讲堂讲师,经常深入基层社区居民传授、普及养生保健、防病保健知识。几年时间下来,他搜集编写的《养生保健讲话提纲》近4万字,义务讲解养生知识达15课时。他还不怕道远车颠,经常应管理区党总支等各单位邀请,走进农家大院、走进教室课堂、走进田间大地,宣讲北大荒精神、农场开发建设史。
编书修文 “添彩”大荒文化
文化,既是经济发展之根,又是经济发展之果。北大荒文化就是北大荒开发建设70余年的精神结晶。为了继承和弘扬北大荒文化,从2011年开始,绥滨农场有限公司融合地域辽金文化、军旅、垦荒、知青文化等多元素,大力培育地域龙门福地文化。
2016年,绥滨农场有限公司成立了龙门福地文化研究会,王振江被选为副会长,兼任《龙门福地文化》期刊副主编。一个地域文化的培育和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历史的积淀和精神的传承,更需要几代人的不断挖掘、总结。为了提炼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内容,王振江多次入户探访建场元老,拓荒老兵,并鼓励老垦荒力书拓荒史,亲为复转官兵撰写回忆录。在期刊编辑工作中,更是热心为青年人修稿定篇,灯下为耄耋翁润稿增色。为了核稿,酷夏他到老年公寓专程拜访、细询知情人。对于极具史料珍贵价值的文稿,更是十次之多登门探究。三年来,《龙门福地文化》期刊,编辑出版9期,收录各类文章414篇(50余万字),印发2万余册,极大地丰富了北大荒文化建设。现如今,龙门福地品牌被评为黑龙江省最具发展潜力品牌,有24家企业投入市场化运作,品牌价值突破1亿元。
每一次的校对,每一次的修改,都凝结着他对北大荒文化的热爱。
2018年是北大荒开发建设70周年,农垦深化改革、发展变轨的节点年,也恰值农场建场70周年,农场出版大型史料画册——《两江福地》,王振江受邀做编审。三十天夜以继日地义务审阅十余遍,含括整个春节期间,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驱使他逐页逐条反复审阅,字词语句再三校对,版面布局仔细斟酌。因为,他深知史志之作,字重千钧;一字入文,九牛难撼。更多的还是源于,他对北大荒的深沉的情,对家乡的深沉的爱。
十几年来,王振江为推进龙门福地文化建设和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他精心收集、剪辑了《採珍拾贝》59辑,共计29,248页,厚度120cm, 重量105斤,收集文章38,400篇,共3,636万字。还撰写了近20万字的读书笔记。
抗击新冠 “参与”控疫做贡献
疫情初期,他自荐请缨、参战控疫。王振江说:“我是一名老党员,我体格好,愿担重任”。中关委号召五老宅家、不染新冠就是做贡献,要不聚餐、不聚会、不传谣。他带头守规,自觉宅家八十天,并婉拒宴请、抵制聚餐。宅家期间,我心系抗疫。当隔窗望见有私车载客偷运时,立即向抗疫部门反映予以取缔。当发现有深圳流窜人员进入我场,可能带来新一波疫情蔓延的风险时,即刻连夜报告农场予以从速处理。
疫情防控期间,绥滨农场有限公司关工委开通“网络学习课堂”、“五老微信群网”,使坚持了十几年的“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刚性”学习制度在疫情期间从未间断、缺位。每次的网上学习,王振江提前选取学习内容、参与组织实施。王振江组织学习了习总书记关于打赢控疫阻击战和排兵布阵等系列讲话等内容和防控新冠的新知。还同时把学习内容发给“学校群”、“控疫群”、“群外群”等多个群网等198网友。在山东、广州、南京等地的“五老”也参加网络课堂同步学习。“五老”们在网上交流学习收获,畅谈心得体会。他的《关工委开通网络学习课堂》、《五老齐心战疫情》、《五老宅家无声胜有声》、《清明抗疫祭》等82篇次文稿在火炬网、省网、总局网、管局网刊载。《抗疫悲壮泪作雪》小诗刊登在《中国火炬》杂志上,是垦区在该刊的首篇诗作。
常孜不倦 “讲述”党史故事
习总书记说;“党史课必须修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十分必要”。王振江带头深学细读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讲话》、《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新版)等重要文献,力求学懂悟透讲话的金句要义。他及时开通“党史学习教育官方网站”,旨在及时学习党中央的精神。王振江已4次深入到老干部、学校、社区、园区宣讲党史,使160听众受教育。还利用互联网+党史学习、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组织群众党史学习教育。王振江自觉做到“党史百年,天天读,天天必读”。王振江宣讲党史时,努力做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大家入心入脑、感悟深刻。真正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民族才能复兴;只有强化党的领导,国家才会强大”的真理。明确“悟思想”就是通过回首走过的路、回眸光辉历程,做到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就是发挥光热、弘扬“五老精神”。习总书记说:“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王振江反复教育同学们要知史爱党,知史报国。要永远听党的话,坚定跟党走,争当为民族复兴、国家强大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总之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使不同层次听众增强了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新时代意义,从而坚定并力行“办实事、开新局”的作为,继而达到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农垦和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王振江已有20篇次学党史专题新闻快讯稿、文章、图片刊发在《中国火炬》、《双阳红》杂志、总局《北大荒党建》、《关工早知道》等媒体上。王振江的《学党史铭记过来路 守初心坚定跟党走》一文,是垦区关工委系统第一个捷足先登、发表在省刊《双阳红》杂志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上。
笔耕不辍 “传播”大荒声音
讲好大荒故事,传播大荒声音,是每一名北大荒人应尽的责任。近五年来,王振江笔耕不辍,有356篇稿件见诸报端和各大新媒体,其中国家级媒体32篇、省级媒体43篇、总局媒体64篇。大力弘扬了龙江精神,宣传了大荒人的精神风貌,拓宽了农垦、农场的知名度。
2015年,他撰写的《三张收据》,被收录进了农垦总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2018年撰写的《北大荒啊!我爱你》,在农垦总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北大荒精神”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是农垦总局退休老干部中唯一获奖作者。今年,撰写的《关工人初心常念》在总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讲话、守初心、担使命”征文比赛中被选用。
为积极响应国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号召,他撰写的《穷人孩子早当家》、《春节往事》、《母亲的叮咛》、《抠爸爸》、《一张信笺》《夜巡龙江》等文被多家报刊杂志登载。其中《穷人孩子早当家》,2019年还被总局新媒体中心的《微观北大荒》“夜读”栏目制成有声音频节目、夜读朗诵播出。
王振江始终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党的理论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常学常新,始终坚定紧跟党中央。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关爱龙江
赞美龙江”增添正能活动、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学习习总书记视察垦区重要讲话精神、纪念五四运动时代价值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他都主动深学、精心备课,认真宣讲,并亲写了大量的学习心得、新闻报道文章,抢先在各级媒体刊出,受到农场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