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关工委]孙吴县政协王士福事迹
2005年8月,王士福同志从孙吴县政协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被县委安排到孙吴县关工委主持全面工作。十多年来,他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执著奉献,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带领关工委一班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孙吴县关工委和他本人多次受到表彰。县关工委先后被评为省、市创建“五好”关工委先进单位、全省关工工作宣传报道先进集体、全国“中华魂”主题读书教育先进集体等。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辅导员、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勤奋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业精于勤 是他一贯的宗旨
王士福同志作为关工委的常务主任和领班人,始终勤于学、勤于行、勤于思。他以理论学习作为工作指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上级关工委文件精神,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他坚持深入基层,将理论知识、经验推广与关工工作有机结合,撰写的调研报告《将关心下一代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针对性强、分析深入细致、建议可行,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讨会上进行交流;《“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和学雷锋做好事结合起来》,观点析理入微、方法不拘一格,被省关工委《双阳红》杂志刊登,对开展“中华魂”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学雷锋活动、感恩教育活动,均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十多年来,他撰写了诸多关工工作体会和经验文章,在《黑河日报》、《老年报》、《家庭教育报》、《退休生活》、《双阳红》等报刊登载,他被省关工委评为全省优秀通讯员。
绩出于实 是他工作的原则
王士福同志,一直把务实工作、恪尽职守,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当作自己永不停息的工作动力和遵循的工作原则。
对研讨县域经济发展和民生等问题的各种会议,他积极列席、参加座谈,并踊跃提出切合实际的宝贵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深受县委、县政府领导和老同志们的好评。
对省、市关工委部署的工作,他总是认真负责、亲力亲为。在开展“三年基层工作年”活动中,为将“五好”关工组织创建落实、落细,年逾古稀的他,不论工作日、工休日,多次带队深入工作第一线,白天到各乡镇、村屯、社区安排部署、指导落实,晚间汇总情况、撰写工作报告,他用精神支撑着身体,用热情支撑着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在省市关工委领导来孙吴调研指导、全面检查关工工作与县委、县政府领导交换意见时,给予孙吴县关工委工作高度评价,对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给予更高的赞誉。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先进典型,他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总结推广。全县近一半的乡镇因选不出合适的“五老”人员担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致使工作受到影响,他建议由乡镇党群口干部兼任,果然取得了明显效果。商贸社区联合驻区学校、单位创新开展关心下一代系列活动灵活多样,注重日常积累文字影像资料等,在全县各社区推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涌现典型予以经验推广,有力促进了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向好发展。
爱与奉献 是他人生的追求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歌句一直在传唱,王士福同志秉承“如果人人都做一点奉献,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多彩”的理念,把对社会的奉献融入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用他自己的话说:人总是会老的,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为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多做点贡献。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始终把工作岗位当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平台,不断传递正能量。
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中青少年,他不遗余力。为帮扶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他多次和县教育局、学校等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先后为10多名中小学生解决了学费、住宿等方面的困难,多年来,全县没有一个中小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对每年考上大学拿不出学杂费的学生,他去找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求助,他的无私关爱,得到了县中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近两年,每年都捐出20000元,资助10名新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
为贫困儿童和留守生捐款,他率先垂范。面对家境窘迫的贫困儿童和留守生,他带领关工委的同志率先捐款,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仅凭我们几人的力量救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远远不够,但就我们的职责而言,必须给社会各界做出表率,让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关爱。在他的带动下,关工委全体同志,把爱心捐款送到了第三小学5名贫困学生手中。他还带领关工委一班人,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来关爱这些弱势群体,几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向贫困学生伸出援手,每年捐款额均在30万元以上,使他们能够有学上、有书读。
王士福同志虽年事已高,但他退而不休,仍然为党的事业发挥着余热,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广大离退休干部和青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书写了优秀离退休干部的奉献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