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老促会]木兰县政协吴海军事迹
为弘扬老区革命精神、继承老区光荣传统,多年来,吴海军同志受县教育局、团县委聘请,经常深入中小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清明节时,都到革命烈士陵园给中小学生讲述革命先烈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为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教育青少年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前辈光荣传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将来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
为使木兰县拥有纪念、游览、宣传、教育功能一体化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他沟通黑龙江省烈士纪念基金会和县水务、林业、教育等部门,筹集资金14.8万元,在木兰县抗日游击区——蒙古山、五顶山、欢喜岭和南利东小学,建立战场、密营、会场纪念碑4座。2007年4月,为辨认和确定抗联在烂柴顶子遗址方位,他涉桃花水、跨冰湖、踏积雪登上海拔681米的山顶,冰水湿透了鞋袜,汗水浸透了衣衫。为核实抗日名将赵尚志当年开辟蒙古山抗日游击区的情况,他请当年往抗联密营传递情报的交通员、84岁高龄的赵万金老人到蒙古山上指认当年抗联密营中的宿舍、灶房、进出大门的位置以及杨靖宇当年养伤之处,圆满完成了抗联密营纪念碑的定位工作。
位于木兰县城西郊的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为解放木兰县城英勇献身35名东北民主联军战士;安葬着为维护社会治安,平息“六.一五”反革命叛乱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41位烈士。然而,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期间,牺牲在木兰的抗联先烈的遗骸却没有收葬在这里。为了使每年来这里祭扫革命先烈的青少年能够全面了解木兰光荣的革命历史,使所有在木兰牺牲的革命先烈都得到后人的敬仰和缅怀,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在烈士陵园修建了抗战英烈纪念墙,供青少年追思英烈,祭奠英灵。
从2003年开始,他积极参与编写木兰抗日斗争史,用了近5年时间,查找抗战时期相关史料,深入老区乡镇、村屯,奔赴吉林、哈尔滨等地,请当时参加木兰抗战经历者写回忆录,找知情人座谈,抢救大量宝贵的老区历史资料。2004年7月,他星夜兼程赶往吉林市,向亲身经历夜袭大贵镇警察所和欢喜岭开拓团的抗联老战士李绍刚了解当年的情况。八十三岁高龄的李绍刚老人躺在病榻上详细述说这两次战役的情况,并在整理的抗联回忆录手稿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为核准日寇在惨绝人寰的“巴木东”大检举中杀害爱国同胞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从县公安局档案室借阅相关档案卷宗认真摘录核对,做到一事不差,一人不漏。2008年1月洋洋4 O余万字的《木兰抗日斗争史》出版。为木兰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本土教材。
木兰部分村屯地处边远山区,饮用地下水含“氟、铁”元素严重超标,影响着青少年健康成长。他在老区调查时,发现大贵镇荣兴村两趟街屯饮用水质存在严重问题。调查归来,通过县农委从市农委争取2 O万元资金,用这笔资金为该屯打出一口深水井,并安装净化设备。经化验,该井水质完全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当纯净水入户时,全屯老幼端着水碗奔走相告。
东兴镇第一中学是全县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来自全县7个乡镇300多名中学生在这里就读。该中学过去宿舍、食堂是日伪时期建的,现已成危房。该校住宿生只好租用民房就餐、住宿。一些中学生由于学习费用过高和食宿环境差而影响学习。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通过县发改局从省里争取资金120万元,又协调镇政府投入40万元,建成一栋1200平方米三层楼房,从而彻底解决了困扰东兴一中师生多年的就读食宿难题。学习环境与条件的改善,促进了该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他任县长时就提出过:禾苗、人苗一把抓,把关心青少年全面发展年年纳入日程,天天放在心里,时时抓在手上。担任老促会会长后,着力点放在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上,放在组建农民致富带头人队伍上;放在支持农民兴办新型经济实体和微型企业上。木兰每年都有30O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务农,为了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他定期组织农技下乡和科技扶贫活动,由农业专家讲解种植业、养殖业等科学技术。几年来,举办农村科技大集5次,发放科技读物1.2万册,技术操作规程2万多份,同时,还在乡村举办青年农民科技学习班460多场次,培训青年农民3.5万人,占农村青年劳动力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