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文化艺术]在史志传承中奉献光和热 ——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退休干部赵俊清事迹
原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赵俊清同志,现年75周岁,1967年参加工作,原任室副主任、研究员,2004年5月退休。多年从事中共党史、东北地方史、东北抗日联军史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出版过多部有分量的党史书籍,是我省地方党史研究专家。
一、潜心研究 成果丰硕
赵俊清同志退休前一直从事地方党史研究工作,对党史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和了解,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从20世纪90年代陆续撰写出版了多名抗联著名将领传记,包括《杨靖宇传》《赵尚志传》《周保中传》《李兆麟传》等专著,文字量达300万字。其中,专著《赵尚志传》是史学研究、东北抗日联军史研究和革命人物传记写作的重要科研成果。这些专著深受东北抗联老同志的赞誉和党史、军史专家的好评,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精品力作,曾多次荣获中央、省社科优秀成果表彰。多年来,他主动从党史科研工作本身需要出发,从党史研究队伍培养需要出发,不遗余力地奋斗在党史科研前线,退休后仍然承担着多项重点科研工作,充分发挥了老专家的科研带头作用。
二、无私奉献 勇挑重担
由于科研工作需要,赵俊清同志退休后,也一直承担着《东北抗日联军史》和《中国共产党黑龙江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黑龙江历史》(第二卷)等三项重点科研工作的书稿编写工作。期间,赵主任做了大量具体细致工作,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编写组的年轻同志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东北抗日联军史》是在中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省委直接领导下,由东北三省地方党史工作者合作编写的。赵主任任黑龙江编写组第一副组长,他一方面认真与其他两省沟通配合,另一方面全力以赴参与到黑龙江书稿的撰写中。为了保证80万字书稿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2004年到2012年,他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地收集资料、补充资料、核实资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党史方面的老专家对学术的严谨和执着,对党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中国共产党黑龙江历史》(第一卷)(以下简称一卷)和《中国共产党黑龙江历史》(第二卷)(以下简称二卷)这两本地方党史正本编写工作都是经省委批准的黑龙江社科重点科研项目,同时也是在为地方党委写史,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省委交给党史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了保证书稿质量,增强编研力量,经过专家组讨论拟聘请赵主任承担主要审稿任务。由于这两项工作编写时间长、书稿量大,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单位领导也有所顾虑。与赵主任沟通后,他二话没说,毅然决然地同意了请求。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史工作者,我深知工作难度之大、任务之重,我比其他编写者更清楚编写党史正本的重要性和政治性,邀请我参与是我的荣幸,我已经说服家人同意了,让他们放心我的身体,这是我钟情的事业呀!
三、朴实无华 辛勤耕耘
在一遍一遍的统改和审稿过程中,他高度认真负责,坚持秉笔直书、存真求实的精神,对所用史料进行认真的考辩。
一卷80多万字的书稿、二卷40多万字的书稿,为赶进度他经常是日以继日,不分昼夜的审稿,每次审稿都认真提出修改意见。赵老严谨治学,每次审稿不仅指出修改思路,怕别人不能完全读懂他的意思,就不厌其烦地一一进行了改正,书稿每页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既有对书稿内容框架的调整,又有对文章语句逻辑的修改,还有对书稿中的错别字、不准确的标点符号的更正。每次经他修改过的稿子返到写作人手里时,都让写作人触动不小。赵主任对事业充满激情,对后辈寄予了殷切期望,积极发挥老专家传帮带作用,对年轻的写作者面对面进行指导,相互交流讨论,提出自己修改时的思路和用意。有一次,他改过的书稿返回年轻人手里后,年轻人本着非常信任老专家的态度没加思考就直接全盘接受,可是过了几天,他主动上门,指出自己改过的稿子有几处不太妥当的地方,需要再改一下,年轻人很是不好意思,被老专家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打动。他对事业的执着,影响着身边人,特别是一起工作的年轻同志。目前,一卷历时8年经过5次大的通稿已经正式出版,受到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和好评,从2014年起赵老还参与了二卷统改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俊清同志用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成就了他今天的学术地位;勤恳的工作态度成就了他在无数科研工作者心中的地位;坚定的人生态度成就了他为党史工作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