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余热 倾注爱心 ——肇州县离退休干部党员王志成先进事迹
王志成是2012年2月任肇州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几年来,他把退休当作工作的起点,以满腔的热情,执著的追求,默默地奉献,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勤奋好学
尽快进入角色
王志成同志是县政府退休的一名副处级干部,组织上选派他担任关工委的领导,他感到工作压力大。他说别说关工委是干啥的,什么业务,就是这个单位名字都头一次听说。因此,他感到一切陌生,决心从零开始,从头做起。一是认真学习《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条例》。对于重点章节、语句、段落,认真标记勾画,记学习笔录。对《条例》的主要精神和条款能理解、会应用。二是向老领导学习。他把做了十几年关工工作的原常务副主任经常请到办公室,虚心请教,听取老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深造学习,邻县取经。参加省关委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和听经验介绍,又到肇源县关工委参观先进典型,学习他好经验,好作法,感到自己充实多了,底气足了。四是深入基层搞调研。他上任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拜访各成员单位。期间着重办了两件事,一是调整充实了乡镇关工委领导班子,在调研中他发现有的乡镇关工委领导不齐、不利,甚至有的乡镇没有配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工作处于无人管无人干的状态,针对这些问题,他首先向县委领导汇报,征得领导的支持,县委、县政府及时对各乡镇明确提出要求。其次,问题一个个的解决,与乡镇领导协商把年富力强新退下来的同志调整到关工委班子中来,一次性调整了五个乡镇关工委班子。使全县14个乡镇场关工委班子人员配齐了,工作有人干。同时各乡镇场党委把关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总体规划中,完善了党建带关工工作的责任制。二是调整充实县关工委班子,明确各成员单位为第一责任人。他认为:县关工委只靠驻会几个老同志是完不成县级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命的,只有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吸收各成员单位“五老”参与关工工作,从“五老”职能、兴趣、爱好出发开展老少同乐、以老带小、大手拉小手活动,关工工作才能打开新局面。经协调,县委组织部下发了调整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文件。增设一名驻会副秘书长,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3家增加为21家。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肇州县委领导批示:关工委工作扎实有效、成果显著,对关工委全体同志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再接再厉,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明天和未来,下步在引导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依法治国建设上,扶贫济困等工作上,继续发挥优势,创新工作方法,为肇州和谐稳定、幸福安居做出更大贡献!
勇于开拓
着力提升档次
退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政治生涯的结束,应该休息,颐养天年。可是对于王志成来说,却是刚刚开始。常言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志成上任后对关工委的工作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和尝试,成立了“一个中心、一个服务站、两个援助小组等七个直属机构。即网吧监督管理中心,从“五老”中选择27位责任心强的担任网吧监督员,按五个网格对32家网吧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大大地减少了青少年进网吧上网的现象。一站就学就业指导站,聘请原县农广校校长周喜江为站长,利用他的人脉和基础和全国各大专院校联系,每年输送中、高考落榜生近百人,让这些学子圆上了大学梦。两个小组一是青少年法律援助小组,聘请原县律师事务所主任郭庆军为组长,设两个办公室,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近两年来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120人次,提供法律援助51人次,依法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另一小组是吉真关爱小组,负责对全县贫困学生的救助,以一个退体老工人王吉真为首的一大批奉献爱心的老人,岁岁月月活动在城乡各地、大街小巷,了解贫困学生的家庭状况,征求村屯街道学校领导的意见,每年至少2至3次到学校把捐款送到了贫困学生的手中,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累计捐款达300多万元。还有老科协、伦理道德研究协会,组织报告团送科技下乡,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传经送宝,每年举办报告会近百场,受教育面达2万余人;伦理道德研究协会每年承办由县委宣传部、关工委举办的大型公民道德论坛,聘请吕明晰等全国道德模范近十人来我县讲学,深受肇州人的欢迎,为提升公民道德水准,推进文明县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发挥余热 服务于新经营主体
王志成思维敏捷,头脑清晰,面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应时而上,组织全县“五老”服务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为那些“想创业、敢创业、投身创业”的
青创客提供动力支持和要素保障。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青年创办、领办、协办、帮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合计2466家,其中关工组织和“五老”领创办及青年带头创办781家,占总数的31%。
“五老”在引领青年创业中,身体力行,亲历亲为,即 当领航人,又是实践者,探索出了四种新模式:一是亲自干,靠榜样示范。丰乐镇幸安村原支部书记李忠海根据市场需求,建起了智能连体大棚,实现了增产增收。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全村智能连体大棚总规模达到了50亩,种植了西瓜、香瓜、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10余种。李忠海今年仅瓜类销售就可实现净收入6万元。二是带着干,实现共同富裕。全县“五老”与青年合作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9个。永胜乡丰产村原支部书记陈允昌与本村青年农民陈度军合作创办了烤烟专业合作社,吸收40户70余名青年农民入股,建设现代化连体烤烟棚50个,成为全省烤烟科技园区。推行“订单化种植、半自动化管理、恒温自动化烘烤、市场销售”等一整套现代化管理手段。三是帮着干,提供各种服务。老同志广泛的人脉资源是青年人所不具备的,利用自身优势。抓好“四个引进。即:引进专家34名;引进项目21个,引进设备56台套,引进资金近亿元。四是协助干,助青年立业。
二井镇原乡长宋福于2007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 2013年镇政府聘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今年他发现青年丁亚军种子店效益不好,常有假种,每年都有群众投诉他,致使生意越来越糟。宋福深入种子店了解情况,得知问题出在购种环节,由于不懂,有时购进假种当真的卖。宋福决定免费当种子店的技术顾问,特别是购种这个环节协助他把关。当年宋福同丁亚军三下吉林公主岭,到种子基地协助选择好品种,保证了丁亚军所售无假种,当年小店就有了可观的收入。丁亚军说,知识虽可贵,经验更重要,老同志真是青年创业的宝贵财富。
王志成同志热爱关工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在他的工作日程表上,没有星期礼拜天。有人评价他,把在职时忘我的工作精神,带到退休后的岗位上发扬光大。他是一个呆不住的人,是一个能干事的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肇州关心下一代工作结出了丰硕成果,连续两年代表大庆市接受省关工委的检查,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誉和好评。人们会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肇州“五老”在他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播洒爱心的种子,沐浴时代的阳光,青少年会更加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