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老年大学党支部书记高巧玲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20-04-30 来源: 作者:


在富拉尔基区老年大学,你总能看见这样一个身影——慈眉善目,身形矫健。遇到有人和她打招呼,总是笑呵呵地回应你。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你肯定看不出,眼前这位有活力有干劲的人今年已经72岁了。

她就是富拉尔基区老年大学校长,高巧玲。

高巧玲出生于1947年,1976年入党,如今已经是一位党龄43年的老党员。她参加了一辈子的革命工作,为党和人民奉献了青春和汗水。2002年,她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退休,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本该从此以后,每天打打太极,聊聊家常,享受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但高巧玲更希望能继续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服务他人。就在这一年,她正式担任了富拉尔基区老年大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这一干,就是17年。

高校长是个友善而温和的人,在生活中的她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善。可一旦面对工作,高校长就会立刻投入状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员,严肃对待每一次活动,不管遇到多么为难的事都要保证百分之一百公平公正。这就是这位曾担任区法院副院长的老党员在多年法官生涯中所养成的工作素养。

高校长对待工作有两个原则、两个目标和一个态度。两个原则是:一是一定让政治思想在老年大学站住阵地;二是党员要做学生的领军人物,为老年大学众多个学生班级把好政治脉。两个目标是:一是办好学,让老年学生在这里增长才艺、丰富退休后的人生;二是培养骨干队伍,将课堂文化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一个宗旨是:让所有来到老年大学学习的老人,都成为社会上充满正能量的星星之火。正是在这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党学结合、有着极高政治态度的理念支持引导下,使得有高校长在的老年大学,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刚刚到老年大学,高校长就立刻投入工作状态,通过详细了解教学内容。高校长感觉老年大学的学科太简单,学习内容相对单一,举办的学习活动不够有吸引力。为了达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促进健康、服务社会”这一办学方向,她在广泛征求学员的意见后,本着按需施教的原则,积极组织改进办学方向和教学方案,在她的提一下,学校先后增设了时事政治、书法、篆刻、装裱、中国画、音乐诗词、国学、历史地理、电脑摄影、老年心理学等数十门老年人喜欢的课程。同时还相应地开设了养生保健、膳食与营养、花卉栽培技术、旅游等多门老年人适用的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强制性的学习课程,所有的学习都是根据学员们的兴趣进行选择。让大家凭乐趣而学,在快乐中汲取知识,在满足中愉悦身心。这样的自由性,使老年教育充分体现了政治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这些课程的开设,拓宽了学员的知识面,愉悦了心情,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综合素质。

2002年至今,从老年大学走出去的学员达到了2000多人次,平均每学期参加课程的有二百多名学员,而且这个人数还在逐年增加。这些学员来自于富拉尔基区的四面八方,退休于各个行业,但当他们来到老年大学,他们又都变成了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对于事物又都有不同的见解,就像是一个散居的大家庭,虽然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学习进步,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如何让这个“散居”群体散发正能量,同时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老年大学的领导来说,一直是个很大的难题。

高校长把在“散居人群”中最难开展的政治和思想教育作为轴心,把“讲好身边人,做好身边事”作为外圆,同时以“党员带学员,共同求发展”作为开展党建活动的有力保障。他们先后就落实十九大精神、体现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家乡情”、如何建蕴美校园、如何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等专题进行座谈讨论。在座谈会上,高校长身先士卒,带头讲解自己在多年的工作中,如何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同时把自己如何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环境的心得分享给学员。为了避免这一过程枯燥乏味,提不起学员兴趣,在开展政治教育的同时,高巧玲还创意地以故事会的形式,开展“讲好身边人、做好身边事”活动,其中有一例真人真事,高校长多次在座谈会上提到过——在老年大学有位87岁的老人,在老年大学已学习了二十多年。但她每次听课时都坐在最后边,高校长发现后就问老人:不管来得早晚,为什么总是选择坐在后边?她说:把前面的位置让给新来的学员,好便于他们学习。一件平平常常的小事,但是当高校长把它拿到故事会里来讲解后,却启发了很多学员,从此课堂里再也没有往前抢座或占座的事发生。

到目前为止,从老年大学走出来的学生,都继承了高校长热爱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选择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现在他们已成为富拉尔基区委、区政府的一支深入社区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宣传正能量的骨干队伍。很多在老年大学学习优秀的学生,直接到各社区的老年大学分校去当专业学科的教师。

不光如此,高校长还将课堂文化延伸成为社区文化,带动学员与社区居民互动。

富拉尔基区在各街道开展楼道文化建设后,高校长及老年大学的党员们带领绘画班、书法班、合唱团等的学员纷纷走进社区。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绘画班的学员把园丁、国宝及金茂花园等社区的楼道的墙面上,手绘了一百多幅体现核心价值观、孝道、邻里和睦绘画上墙。书法班的学员在高巧玲的带领下送文化下乡、下社区,把福字和楹联送到养老院和老党员、五保户手中,仅2019年上半年送字画近二百幅。舞蹈班、合唱团,也纷纷走进基层,为共建单位义务演出,尽管年龄上,高校长已经不是年轻人,但她有着不输给年轻人的精气神儿和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在走基层活动中,她带领学员上台走模特秀,将课堂文化延伸到社区,为社区生活增添文化色彩;使得在老年大学学习的学员们,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传播文化、传递积极心态,真正成为了散发正能量的阳光老人。

高巧玲到老年大学担任校长已经17年,17年的时间那么漫长又那么短暂,犹如白驹过隙,又有如沧海桑田。在这17年里,她一直秉持着她的两个原则、两个目标、一个宗旨。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反映在政治上,就是一种令人敬仰的政治觉悟。

正是凭借着这样高度的政治觉悟,老年大学党支部多年来,在高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同时制定了党员带学员制度。通过党员带学员,使学员的思想认识和党支部统一起来,从而使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党中央的声音,成为党员和学员自觉遵守、自觉执行的行动。律人先律己,高校长自己首先就做到了要求党员做到的事,她关心国家大事,认真领会和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并且会把这些方针政策传递给他人。每当有国家重大新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省市工作导向,她都第一时间召开支委和党员会议,进行传达和贯彻。每年两会召开,她都专门召开党员扩大会议,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座谈。她还在党员扩大会议上针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基本内容,对大家进行解读。对党中央提出的一些政策方面的关键词,她都一一记在工作笔记上,通过自身学习后,在党员中进行分享。

传播党的精神和思想,不单单是在学员之中,不管生活还是工作,高巧玲都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生活中她不忘党员身份,关心国家,关爱老幼。她还将对党的热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高巧玲有一儿一女,女儿在无锡市一所公办小学任副校长。儿子在富拉尔基区法院工作,担任执行局副局长,受到高巧玲的影响,她的孩子们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是作为一名法官,还是老年大学的校长,高巧玲不求名利双收,只求无愧于心。她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在生活中宽于待人,老年大学因为有她这位好校长而蓬勃发展,学员因为有她这位好校长而充满正能量。这就是高巧玲,一位在老年大学贡献了17年的好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