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双先事迹

[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文化艺术]省地方志办公室梁滨久事迹

发布日期:2022-03-23 来源: 作者:

梁滨久同志,是全国方志界享有盛誉的著名专家,也是黑龙江史志事业的一面旗帜。他政治坚定,与时俱进,始终把党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为我省的史志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全国方志界发表论文最多的纪录;他孜孜以求,醉心学术,在理论研究上造诣精深,取得了突出成就。

不能做顽固不化的榆木疙瘩

1943年,梁滨久出生在山东省龙口市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勤奋刻苦的他在物质匮乏、知识贫瘠的年代里,始终没有放弃学习,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1962年他考上了黑龙江大学中文系,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系中外关系史专业,1982年获本专业硕士学位。

在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可想而知他这份学历的含金量。但作为一名党员,毕业后的他没有选择留在繁华的首都,而是服从组织分配毅然决然的回到了黑龙江,来到了刚刚成立的省地方志研究所(即原省地方志办公室),从此开始了他与地方志几十年的不解之缘。年轻时候的他,认真的研究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记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作为一名老党员,梁滨久也在不断的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努力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常说,“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党员,不能做顽固不化的榆木疙瘩,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克服新困难,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成绩,这才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正是本着这样的想法,梁滨久结合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对地方志工作开展提出了要发展社会主义地方志文化,论述了地方志工作者的成才之路,论证了方志从学科到科学的发展历程,呼吁要深入进行方志性质理论研究等很多创新性的建议和思路,促进了我省乃至全国地方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02年他又撰文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地方志机构”,被《中国地方志》评选为2002年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之一。

地方志是我的命

在原省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三十年,梁滨久历任了省地方志研究所副所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志》副总编、《黑龙江史志》主编等职务,但即便如此,他勤奋忘我,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从来没有改变。邵长兴主编的《当代中国志坛群星集》一书记载了他工作时的真实场景:“(梁滨久)每周一两天工作学习到凌晨,然后‘正常工作’三四天,以恢复特别疲惫的身心,为再次拼搏作准备。所谓‘正常工作’也是工作学习到夜间11点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成为了常态,30年的时间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双休日。正是有了这样赶时间、挤时间、拼时间的精神,梁滨久在地方志工作中取得了累累硕果。    

为适应地方志“地方百科全书”的特点,他还大量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志学、年鉴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文艺学、民俗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辑有60余本各科知识的剪报、笔记。他曾经说过,“地方志是我的命,我活一天,就和地方志分不开”。

新方志理论锲而不舍的建设者

退休之后,梁滨久依然笔耕不辍,至今仍坚持在岗时的工作节奏,潜心地方志理论研究,一直保持了方志界发表论文最多的记录,共撰写发表了方志论文、文章800多篇,出版了多部理论著作。他还经常被省内外邀请参加评议志稿、评论志书、审查篇目、授课撰文等,每年审稿量都在几百万字甚至接近1000万字。同时,因学术造诣深厚,他还担任了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方志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专家组成员等多项职务外,在大型地方志综合性工具书《中国地方志综览(19491987)》中担任副主编,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的《中国方志通鉴》中负责方志理论部分的组稿和分主编工作,参加了专家评审和志书审读、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论证等国家和省的工作任务。

在方志理论研究领域,他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应区分方志与方志学概念,方志事业存在综合与专门化两种趋势,方志应在“官书”与学术著作之间保持张力,方志非文化部类要记述文化现象等理论观点,并独创对章学诚方志学思想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探讨方志续修重修的规律,最具有开创意义的是他关于方志性质这个方志学核心理论的研究,厘清了和方志性质相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提出了“志学”概念,并从志学思想出发,倡议编纂中国国家志——《中国通志》,对国家志的编纂根据、伟大意义、时机条件、取名以及具体运作等进行了具体论述。他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方志事业研究命题,并就地方志事业的创新、方志事业发展战略、地方志工作转型,地方志工作体制改革、地方志著作权、建设学习型方志机构等进行了开拓性研究。由于在方志理论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他被《当代中国志坛群星集》一书誉为“新方志理论锲而不舍的建设者”。

老骥伏枥志千里,烈士暮年心未已。为了黑龙江地方志事业努力工作了三十年的梁滨久,继续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地方志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树立了老一辈方志人“热爱事业、勤奋努力、志学严谨、知识广博,名闻天下”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