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推进老干部工作重心向服务管理退休干部转移问题研究

发布日期:2015-03-27 来源: 作者:李元芳

中共宁安市委老干部局                    

离休制度建立30多年后的今天,离休老干部的平均年龄达到86岁,健在人数越来越少且只减不增并呈消亡趋势。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早已突破10%的老龄化标准,2015年将突破20%大关且以每10年上升4%的速度增长。退休干部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也由原来的不足10%上升到如今的15%且持续上升。所以,以离休干部为主要服务管理对象的老干部职能部门的老干部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服务管理退休干部。如何转移,如何推进转移,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经调查研究后认为,转移的总体思路应当是“思想转移—工作转移—体制转移”。转移的重要性、必要性、思想认识等,已成为老干部工作者和社会各届不争的共识;“体制转移”,需要国家在体制改革时,根据老龄化社会的国情,宏观考虑、微观实施;需要我们做的主要是“工作转移”。工作转移应按照“扩展——传承——发展”步骤开展。扩展,意即将老干部的范畴分级依次扩展到一定级别的退休干部,最后扩展到所有退休干部;传承,意即将三十年来老干部职能部门为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创造的老干部工作经验和方法,承继到服务管理退休干部;发展,意即根据退休干部的特点,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年事业的发展和趋势,探索服务管理退休干部的新模式。按照这种思路,老干部工作职能部门和机构应以中组部、人社部“中组发[2008]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导,着重从如下三方面推进老干部工作。

一、 以党建为带动,加强思想建设,落实退休

干部的政治待遇

1、加强组织建设,发挥“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优势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深入,离退休老干

部特别是退休干部的党组织建设尤显薄弱。从理论上讲,老干部离退休后组织关系或留在原单位或转移到社区,但因不工作在原单位,老干部参加原单位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少之又少,甚至仅剩下每年交纳一次党费。关系在社区的老干部,独生子女闯社会的现实加大了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社区老干部党组织生活也少的可怜,而在部分老干部经常活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科协、老年舞蹈队、老年广场健身队等场所,因组织关系归属等原因无法组建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这便出现了离退休干部党建的空白带,老干部仅凭原有的党性自觉支配自己的党员活动,缺乏与时俱进的党性教育。长此以往,出问题是必然,不出问题是偶然。过去曾尝试在离休干部中建立以组织活动为主的离休干部党支部,较好地发挥了组织、教育、团结老干部的作用。课题组以为,“支部建在连上”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组织工作优势,应当拿来用在退休干部工作上。可以保留退休干部组织关系的原有归属,在老干部活动和聚集比较集中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年健身舞蹈队等场所,设立相应的以组织活动为主的党支部,在老干部局或组织部设立老干部党总支或党委,组织和领导各涉老党支部的工作,从组织上强化离退休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

2、加强思想建设,发挥“我是先进分子”的信念支撑优势

退休干部在职的时候都是干部,有的还是领导干部。“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先进分子、我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信念,支撑着他们行为的保鲜性。退休以后,本来就容易把自己混同为一般群众,再加上组织建设的薄弱和长期缺少党性保鲜教育,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信念支撑逐渐弱化,说出党员不应该说的话,做出党员不应该做的事就不奇怪了。所以,我们在建立涉老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用好用活涉老组织活动平台,开展组织灌输式、思想汇报式、民主讨论式、节目纪念式、党的活动式、调查研究式、自我教育式等多种形式的组织生活,加强对退休老干部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强化老干部的先进性理念,发挥理念支撑的优势,做好退休干部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勉励他们坚持理想信念、珍惜光荣历史、永葆革命本色。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发挥“知政、议政”的监督优势

仅有老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开展适宜的组织活动,还难以保持老干部党建工作的持续性,要想保持老干部“夕阳红”的活力和模范优势,必须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听取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参观视察、走访慰问等制度,真正让退休干部“知政”,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地方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战略战术、决策意图和可能性等。当然,建立这些制度并不难,难的是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为退休干部创造阅读文件、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场所、车辆、经费等条件,要主动定期不定期地向退休干部通报情况,组织就近参观视察项目建设,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使老干部在“知政”的前提下主动“议政”和“督政”,把他们一生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无私地贡献给社会和经济建设事业。同时,根据退休干部年龄低、文化水平高、科技人员多、子女负担轻、流动性养老等特点,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和改进落实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的方式和方法,还要完善和落实退休干部党员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加强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保障退休干部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活力。充分发挥退休干部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

二、以整合社会资源为手段,利用社会力量,落实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

1、督促协调生活保障部门发挥作用,保证退休干部基本的生活福利待遇

1982年建立的离休制度,是我们党在特殊历史时期对特殊群体设立的特别制度,采取的是国家包养的办法,对离休干部的离休费、生活费、护理费、医药费等基本生活保障,本着“单位尽责、社会统筹、财政支持、加强管理”的原则,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等”三项机制。而退休干部则不能享受完全由国家包养的政策,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养老,如退休费由养老保险部门保障,医药费由医疗保险部门保障,各种津贴费由人保部门保障,生活福利则由原单位保障,其他方面的生活待遇如社区居住、精神文化等则由社会相应的部门分别保障。所以,作为宏观服务和管理的老干部职能部门,应当协调、督促、检查、指导相关单位和部门,全面落实退休干部的退休费、医药费、生活补贴、福利待遇等生活待遇,会同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医保部门、原所在党委和单位、社区等相关部门,抓好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特别是生活待遇的落实。

由于退休制度和离休制度的区别,老干部职能部门对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是宏观性的服务管理,且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养老产业的发展,逐渐会由服务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对退休干部的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则主要应由供养关系所在单位负责,如按规定移交到社区街道的,则由社区街道负责。由于社区服务管理量大人少,服务管理老干部力量薄弱,可以考虑用国家支持的公益性岗位,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退休人员较多的单位应调配相应的专兼职人员,确定管理和服务经费并列入单位经费预算。

2、加强活动场所建设,确保老干部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事实证明,面向离休干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在服务管理离休干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到服务管理退休干部是切实可行的。应当根据退休干部人员多、文化水平高、新技术运用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扩大老干部活动中心的面积,改善环境条件,增加科技含量,比如设立电脑阅览室、互联网娱乐平台、视频演讲堂等。随着退休干部的逐年增多,原有的老干部活动中心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的,必须在社区、街道、乡镇、大的村屯、一定规模的单位或系统等设立相应的老干部活动室,或将老干部活动场所融入到老年活动场所中,鼓励和引导养老产业集团企业兴办商用的老干部乃至老年性活动场所,使老干部享有充足的活动、学习、娱乐、健身场所。

面向离休干部、退休干部、退休工人和城乡老年人的老年大学,是由政府支持的公益性学习和文体活动场所,在促进老干部工作、推进老年事业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老年大学应坚持“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相统一的原则,把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从有益于老干部身心健康出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从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出发,合理设定教学科目,做好规范教材工作。尤其要加强老年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充实教师资源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加强针对退休干部的教学研究工作,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可以开展示范性老干部活动中心、示范性老干部活动室、示范性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树立标兵和样板,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力开展文化养老工作,丰富老干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确保老干部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3、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让老干部享受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

我国“老育少、少养老”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延续了几千年,至今仍占据着90%的比例。新中国相对规范化的养老模式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从第一代的政策型养老模式第二代的企业公寓型养老模式,不过占据3%的份额。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第三代社区型养老模式大约占到7%的比例。月前,仍然呈现“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是家庭养老、7%是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老干部工作将在这种格局下步入服务管理退休干部时代。我国老年人的家庭观念根深蒂固,但随着被计划生育人群步入老年以及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家庭式养老模式将淡出历史,以居家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产业机构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模式将成为第四代养老模式且占据养老产业的半壁江山。作为服务管理老干部的职能部门,在把服务管理离休干部的方法经验传承发展到退休干部工作中的基础上,发挥政策引导优势、组织工作优势和方法经验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加油助推,为居家养老产业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则的前提下,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矫正作用、制度机制的掌控作用、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等。从而使居家养老这个朝阳产业在阳光雨露的环境中健康发展,使退休老干部能同其他老年人一样享受产业发展的成果。

三、以社会涉老组织平台为依托,发挥拳头效应,确保退休干部发挥“夕阳红”作用

老干部工作重心转移成功与否,退休干部发挥积极作用是根本标志,要发挥退休干部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推进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参谋作用、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中的示范作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中的促进作用以及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用好用活以下3个平台是关键。

1、用好社区化养老平台,发挥老干部的示范、监督作用。

所谓社区化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住在家庭的老人照料服务上有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养老模式。这是一个整合了社会家政、餐饮、医疗、第三产业等社会力量而搭建的养老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让老人在自己家里继续得到家人照例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可以综合利用社区资源,也能满足老年人群情感互动的需求,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难以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广。对老干部而言,在这样的平台上,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无落实保障,其示范和监督作用也难以发挥。就社区而言,没有条件设立专职服务管理老干部的机构和人员,更没有经费保障。所以,应当把服务管理于社区老干部机构和人员视为社会公益性岗位,用好用活国家的公益性岗位资源,至少在每个社区设立一名专职为老干部服务的公益性岗位,业务工作由老干部服务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管理领导。在条件较好的社区由政府用公益事业资金开办老干部活动场所,让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这样,老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被调动,他们的政治优势、思想工作优势、示范带动优势和监督促进优势就能有效发挥。

2、用好老科协平台,发挥老干部中的科技工作者的引领、促进作用

离休干部是打江山的一代,主要靠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而退休干部是搞建设的一代,主要靠的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所以,退休干部中拥有大批的科技工作者,既有自然科学界的专家技术人员,也有社会科学的学者、教授。特别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国特殊的人事制度,一批科技工作者在年富力强时就退居二线。在这种背景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应运而生,把退居下来的老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发挥余热,创造了数不胜数的科研成果。对于负有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参与和督促职能的老干部服务管理职能部门,应当会同老科协,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创建“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稳固老科技工作者平台,吸引更多的老科技工作者参与奉献,激发他们的“夕阳红”精神,特别要注意发挥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引领、促进作用。

3、用好关工委平台,发挥老干部对青少年的引导、矫正作用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负责人参加的群众性工作组织。离退休老同志是关公组织履行职能的骨干力量。多年来,关公组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老干部工作职能的指导下,主动配合主管部门,搭建平台,立足基层、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深入基层、发挥基层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的优势和牵线搭桥、拾遗补缺、配合补充作用,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负有指导职责的老干部工作职能部门,应当充分用好用活这个平台,充分发挥退休干部对青少年的引导和矫正作用。首先,老干部工作职能部门要有人员在关工组织中兼职,了解、掌握、深入和参与关工组织职能工作,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其次,要加强关工组织的党建工作,建立关工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和优势以强化关工工作;第三,加强党对关工组织的领导,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沟通关工工作,取得领导和支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建议党委加强关工组织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关工组织人员的综合素质,选好用好高素质关工组织人员,从根本上强化关工工作。第四,组织退休干部积极参加关工组织工作,发挥退休干部经验丰富、方法多样、责任心强、对下一代关心爱护的优势,切实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

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推进老干部工作重心向服务管理退休干部转移是必然的。但历来人的因素都是决定的因素,老干部工作职能部门的队伍建设才是根本的保证。所以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建设才是根本。在推进老干部工作重心向服务管理退休干部转移的过程中,首先要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的硬、对老干部有感情的要求,选好配好老干部职能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把老干部局长由同级组织部副部长兼任作为一项硬性规定固定下来。其次,要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不断改善老干部工作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再就是要关心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政策运用能力,服务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要加强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和展示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良好形象。同时,随着离休干部健在人数逐渐减少和消亡,各级老干部工作职能部门是否要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严重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退休干部的急巨增多、家庭养老模式的淡出趋势、涉老服务管理职能部门的分散和多头管理等老干部工作的基本国情,已经做出了否定的回答,并且进一步加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